要问这个冬天哪儿最“热”?哈尔滨绝对算一个。网上网下,许多人都在表达对这座北国冰城的向往,率先抵达的一批“南方小土豆”已经乐不思蜀,并化身旅游推介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攻略体验。面对“泼天的富贵”,黑龙江方面在致谢信中直言:您的传扬,把咱们都“整不会了”。
游客与当地的热烈互动让人忍俊不禁,而这背后是旅行中可触可感的快乐。不论是伴着漫天飞雪,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感受异域风情;还是奔赴冰雪大世界,挑战超级冰滑梯的紧张刺激;不论是来一顿铁锅炖,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中体会酣畅淋漓;还是去洗浴中心猎奇,享受一把东北搓澡的放松解乏,这些新奇体验都给了外地游客一份惊喜。当然,除了这些主打项目,许多游客还为东北人的热情爽朗所感染,的哥刻意温柔的“夹子音”,主动接送游客的市民,都在为这座城市的形象加分。带着十足的获得感离开,游客们自然不吝溢美之词。
冬季旅游历史悠久,但比较起来,今年的哈尔滨之火热可谓现象级。这背后有什么新变?又能提供哪些启示?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从天时来看,冬季玩雪理所当然,尤其是借由冬奥会的宣介,滑冰滑雪等项目从小众变大众,正在引领时尚潮流;从地利来看,哈尔滨不仅冰雪资源丰富,而且城市头顶“东方小巴黎”之名,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从人和来看,当地紧紧抓住机遇,拿出“冻梨拼盘”“黑马骑士”“人造月亮”等一系列宠客手段,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又相当于免费广告。可以说,当地捧出一颗真心服务游客,把资源禀赋用好用足,这才催生了“泼天的富贵”。
从夏天的淄博,到冬天的哈尔滨,每一个现象级旅游热潮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这些案例也有力说明了一点,真诚待客永远是最硬的招牌。从行业趋势来看,出门看世界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家的旅行模式,早已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更加注重沉浸式体验。对一座城市的评价,不仅源于景区的风景,更来自于出行是否顺畅、停车是否便利、餐饮是否宰客、当代人是否热情、能不能玩出“花活”等等细节。想要在这样的全方位大考中获得好评,呼唤当地联动各方、盘活资源,于细节之中表达对游客的欢迎与关照。在社交媒体的助力下,那些暖心之举都会成为“出圈”理由。也只有继续用细致服务回馈游客,流量才能变为“留量”,把“泼天的富贵”接得更稳。
过了元旦,学生的寒假、春节的长假等旅游高峰正接续而来。对于以哈尔滨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来说,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我们期望这些地方能够更加积极地换位思考,把服务做到游客心坎儿里,也呼吁更多地方能够举一反三,在解剖麻雀中汲取经验。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皆是美景,处处都有风情,旅游服务“卷”起来,不仅会生产快乐、孕育幸福,更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