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图 002714_0

  10月24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部分董监高及核心人员拟以10亿-12亿元增持股份。无独有偶,就在数日前的10月19日,公司实控人秦英林、钱瑛之子秦牧原拟以5亿元-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如以两笔增持公告上限计算,22亿元的回购额度约占当前公司市值的1.27%。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增持计划公告具体到每位参与者的增持额度,多名高管拟增持的额度约为6000万元,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翻阅牧原股份去年的年报数据,本次参与增持的高管们所需耗费的资金将达其年薪的数十倍。

  从2021年以来猪肉价格冲高回落后,A股中生猪养殖公司深陷在漫长而复杂的猪周期中。目前多家券商研报均表示了谨慎乐观的态度:猪周期的底部或将持续,且多数机构将周期拐点指向了2024年下半年。

  两笔增持计划接连推出

  10月24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认可,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管理、技术、业务人员,计划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计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含)。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增持计划公告具体到每位参与者的增持额度。如首席财务官高曈、副董事长曹治年以及副总裁杨瑞华三人增持的额度约为5900万元-6000万元,副总裁褚柯、首席人力资源官王春艳和兽医负责人牛旻拟增持3900万元-4000万元,其余核心技术带头人的增持下限金额则是290万元到790万元不等。而据记者翻阅2022年年报数据,曹治年、杨瑞华等去年从公司获取的税前报酬约为税前200多万元,褚柯和王春艳分别为205万元与176万元,这意味着本次增持所需耗费的金额将达年薪的数十倍。

  无独有偶,就在数日前的10月19日,公司公告实控人秦英林、钱瑛之子秦牧原拟以5亿元—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如以两笔增持公告上限计算,22亿元的回购额度约占当前公司市值的1.27%。

  拖累基金净值

  这两笔大额回购的背景,是牧原股份近两年来持续下跌的股价走势。自从2021年3月份达到历史高位的90元/股后,牧原股份股价随即掉头向下,虽然去年7月份回暖至超过60元,但经过一年多再度腰斩,截至10月24日股价报收31.75元/股,市值约为1735亿元,较历史高位已经回撤超过六成,年内跌幅也超过33%,上次触及这一价格还要追溯到2020年的2月份。

  作为“猪茅”,牧原股份备受公募基金的青睐,除了消费、畜牧业等主题ETF以外,还长期占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重仓股名单。如中欧基金周蔚文旗下管理的中欧新趋势就连续多个季度将牧原股份放至第一大重仓股的位置,在三季度内还加仓了超过88万股,持有市值达4.7亿元,但三季度内,该股跌幅达8.53%,不得不拖累了基金的净值。

  除此之外,据已披露的三季报信息,中欧新动力、招商核心价值、招商大盘蓝筹等基金截至三季度末持有牧原股份市值均超1000万元,嘉实农业产业、西部利得新富等产品选择了“加购”。

  但在下跌走势中,不少基金选择了果断减仓,如汇添富蓝筹稳健在二季报中尚持有299万股牧原股份,为该基金第八大持仓股,但据最新披露的三季报中,前十重仓股中已不见身影,类似情况还有安信睿见优选和招商安福1年定开等。

  “猪周期”长夜漫漫

  股价重挫的猪企并非牧原股份一家公司,自从2021年以来猪肉价格冲高回落后,A股中生猪养殖公司深陷在漫长而复杂的猪周期中。目前从多家券商研报中可以看出,猪周期的底部或将持续,多数机构将拐点指向了2024年下半年。

  华福证券10月22日研报指出,四季度迎来猪肉消费旺季但产能过剩或导致生猪板块继续磨底:养殖规模户目前产业资金链紧张,出货心态严重,未来预期悲观。前期二次育肥的生猪或在未来1-2个月持续出栏,供给压力依然巨大。“根据能繁存栏量判断,2024年年中之前,大量供给仍需消耗,而且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产能去化缓慢,供给量仍处高位,需求的提振有限,长期依旧疲软,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价格或以偏弱震荡为主。”

  市场上有观点认为,在生猪养殖行业完成规模化之后,猪价会更加稳定,猪周期会变得平缓,波动幅度会被压缩。但华泰证券指出,“我们认为恰恰相反,规模化企业占比的提升反而会加剧猪价的波动。”

  华泰证券根据美国的产业经验得出结论,规模化反而会加剧猪价的波动幅度。在规模化的中后期,猪周期仍然存在,但波动会更大。现在随着规模企业的占比逐步提升,他们对于亏损的忍耐程度和能力都更高,同时又因为他们能够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财务杠杆可以达到很高,因此周期底部磨底的时间也可能有所延长。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40万头,产能较为充裕,后期市场供应有保障。

  对于猪价后市行情,有分析师表示,产能充裕也意味着生猪产能的去化仍未到头,供大于求的格局,将令全行业亏损至少持续至今年年底。“逆周期加产能主要是来自去年同期的存栏母猪增长,按照生猪生长周期,导致今年的供应量大,加之消费端的复苏比较缓慢。2023年一季末、二季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分别增长2.9%、0.4%,随着养殖效率的持续改善,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这样的供求格局下,生猪价格大概率较2023年上半年更低迷。”上述分析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