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周,A股三大股指全线收绿,每经品牌100指数守住800点大关,不过尽管市场弱势调整,但是高股息板块继续走强,特别是银行板块,处于领涨地位,该板块有望率先迎来春季行情。

  春季行情或延后展开

  本周,A股再度调整。截至1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周跌1.54%,收于2929.18点;深证成指周跌4.29%,收于9116.44点;创业板指周跌6.12%,收于1775.58点;每经品牌100指数则周跌1.97%,以805点报收。

  从宏观面来看,2023年消费需求回升以及服务业生产形势向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制造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相对弱势。从去年四季度的表现看,制造业PMI的读数以及变动幅度均弱于季节平均水平。CPI、PPI同比降幅未见收窄,这导致库存周期反复波动,主动补库的趋势迟迟不能确立。

  展望2024年一季度,由于今年春节较迟,春节长假结束已是2月下旬,而去年下半年新增国债的首批资金12月中下旬才落地,节前大规模施工的可能性不高。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高频和总量指标的改善迟至3月才会有明显改观,短期经济或许将延续去年四季度的趋势。

  由于经济和盈利修复偏弱,基本面的边际改善需要更多的时间,而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反复,国内宽松可能延后到春节前后,加之基金、外资等调仓由去年底延后至今年初,对春季行情开启和结束节奏有影响。

  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供需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现在谈彻底反弹或为时尚早,但经过持续调整后部分龙头股的估值已经达到足够便宜的位置,因此,政策重点扶持、有产业趋势催化以及年报业绩可能超越预期的方向将成为后续布局的重要线索。

  银行板块或率先“躁动”

  据数据统计,2008年至2023年期间,银行板块在1月份共计10次跑出绝对收益,上涨概率为63%,胜率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平均涨幅为0.7%,涨幅同样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

  银行板块往往在1月份会有较好的相对收益表现,主要原因一是历年1至2月份重要经济数据均采取合并发布,即春节前夕属于经济数据、上市公司业绩空窗期。在此期间,部分行业公司若有重大经营信息披露,可能将率先进行估值切换。对于银行板块而言,1月份金融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且银行体系年初素有“开门红”惯例,板块确定性或相对更强。

  二是上年末高层会议总结当年经济,并部署次年经济工作安排,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的连续出台抱有期待。由于次年初经济数据处于空窗期,经济上行逻辑通常难以证伪,或对银行板块形成一定提振。三则是临近春节长假,投资者可能会对“持股过节”有所顾虑,短期内可能会偏好确定性相对更强、股价波动相对平稳的银行板块。

  而从2023年四季度以来多项指标来看,总需求仍然偏弱。从金融层面看,政策强调信贷资源“均衡投放”“盘活存量”“提高效率”背景下,料银行体系难以出现明显信贷脉冲,但有助于改善投放结构、稳定新发生利率水平。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1月份银行板块若要走出绝对收益表现,需要“稳增长”政策将“弱预期”转化为“强预期”。若宏观经济依然呈现“弱预期,弱现实”组合,则银行板块整体将倾向于扮演防御角色,收益方面可以期待相对收益,绝对收益则在不同机构间分化,国有大行同时跑出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概率更高。基于此,建议1月份重点关注市场避险情绪、叠加“中特估”加持下的国有大行稳健表现。

  银行股估值优势明显

  从本周每经品牌100指数成分股表现来看,高股息和银行板块表现最强,中信银行周涨幅达到7.18%,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邮储银行周涨幅也均超过2%。

  资料显示,作为继五大行之后首家A+H上市的股份行,中信银行对公优势同时体现在资产端和负债端,近年重视客户的精细化运作——战略客户的存贷贡献度均较高,政府机构类、小微客户分别侧重于存款和贷款端。2023年推出的“天元司库”为业内首个银行自主研发的司库管理系统,助力对公央企客户打造一流财务体系,有望反哺存贷业务、沉淀低成本存款。

  由此,中信银行对公客户基础较为坚实,零售业务进入势能加速转化期;资产质量显著改善,加上全牌照的集团赋能,各项业务增量空间有望打开,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中国银行则是我国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银行,立足传统外汇外贸优势,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布局不断完善。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共拥有532家境外分支机构,覆盖6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机构数量、人员占比及区域覆盖广度均稳居同业第一。区域布局上,以中银香港为核心联动东盟湾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打开海外业务拓张空间。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各类业务牌照在同业中最为齐全,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显著。公司旗下还拥有我国领先的村镇银行集团中银富登,普惠金融发展大有可为。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提升运营效率,夯实客户基础。

  而邮储银行为深耕县域的国有大行,零售资源禀赋优异。坚守零售银行战略,资产结构改善,财富管理升级成效显著,资产质量优异,拨备较为充足。该公司业务扎根个人和小微,客群优势突出,息差表现、资产质量持续优于行业,财务表现不断验证基本面,是大行中成长品种。